坚定历史自信 增强历史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坚定历史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勇毅前行、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增强历史主动,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重要制胜法宝。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必须牢记“三个务必”,贯通理解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最恢宏的史诗,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高超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思想的力量。一种思想理论,能够让人们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是因为它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是正确认识历史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科学指引未来的理论,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源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10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指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历史自信更加坚定、历史主动愈益增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源自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正是这种无比坚强的领导力,让中国共产党能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突出体现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大战大考中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砥柱中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要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就能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源自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其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深厚的根基。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从来都对历史前途抱有坚定的信心,对完成历史任务抱有必胜的信念,就是因为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撼山易,撼中国人民难。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最为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就能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源自党在艰辛奋斗中创造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百余年非凡奋斗,标注着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进步,熔铸着一个政党广泛深厚的自信自强。“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历史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才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历史是一个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到明天的过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只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才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坚定“四个自信”、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坚定的历史自信基础之上。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只有坚定历史自信,我们才能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必须增强历史主动。我们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抓住战略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要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战略机遇。当前,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应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而且历史性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增强历史主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紧紧抓住战略机遇,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应对风险挑战、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必然要求。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现代化,不可能顺顺当当实现。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会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只有坚定历史自信,才能保持战略定力,在乱云飞渡中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着既定目标前进;才能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精准研判、妥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只有增强历史主动,才能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才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坚定历史自信不是骄傲自满,增强历史主动是为了更好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思想根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一刻都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夯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思想根基,更好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坚持做到“三个务必”,在焕发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建立在对历史发展潮流全面认识的基础之上,深刻体现历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同志提出的“三个务必”,不仅是对我们党100多年来历史经验、优良传统、精神品格等的高度凝练,更是对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新的更高要求。“三个务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让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在长期执政中要节俭内敛、敬终如始,在承平时期要严以治吏、防腐戒奢,在重大变革关头要顺乎潮流、顺应民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
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在把握历史规律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对时与势的判断就会越准确,对历史前途的掌握就会越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五个必由之路”,要求全党“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历史规律可以映照现实、远观未来,能够让我们看清楚过去为什么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进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不断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走过百年辉煌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任理轩)
揭秘:是谁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为中国谈判?******
揭秘:谁在为中国谈判?
毫无悬念,联合国气候大会又拖堂了。
计划12月13日闭幕的本届大会,这会儿仍在西班牙马德里进行中。
谁在为中国谈判?为国谈判需要什么素质?
风光背后,代表们真实的谈判生活又是如何?
亲历马德里气候大会,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为你揭秘今年的中国代表团。
年轻的联合战队
据国是直通车获悉,本届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超60人,核心谈判代表不到30人,“80后”是“主力军”,平均年龄不到35岁。
这些谈判人员的专业覆盖广泛,包括环境科学、大气物理、国际政治等等,真正专业谈判的出身较少。
代表团成员来自五湖四海。
既有生态环境部、外交部、财政部、交通部、科技部等各大部委的代表;也有清华大学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精兵强将。
用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话说,“我们的谈判团队非常优秀"。
在他看来,这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朝气蓬勃的团队。"跟谈判对手一比,基本都差个10岁左右。但是水平一点不低,专业能力非常高,而且特别能战斗。”
谈判代表必备素质
赵英民对国是直通车表示,作为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必须具备至少如下四种素质。
——有爱国心。为国家利益而谈判。这是核心。
——有大局观。熟悉国际政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有专业能力。多边场合形势瞬息万变,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最大程度维护国家利益。
——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
据国是直通车观察,赵英民团长刚抵达马德里便投入多边谈判和双面斡旋,期间严重感冒,但日程表上满满当当的安排,一个都没有耽误。在日程的间隙,他还经常穿插着会见NGO、记者等与会人士。
"作为一个谈判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意志,有抗压能力。"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孙劲也认为,意志力是关键。
他说,在各种情况之下,对实现目标永远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永远不能放弃你要实现的目标。
跟时间赛跑
“虽然马德里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但是谈判代表从抵达的第一天到现在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起早贪黑,每天进入会场最早的可能就是中国代表团,离开会场最晚的,也是中国代表团。”孙劲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涉及近200个缔约方。多边机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缔约方达成一致。诉求的多元差异,导致谈判进程极其艰难,加时赛已经成了气候大会的家常便饭。
事实上,对于每一位谈判代表来说,大会期间的每一天都在加班,白天黑夜无缝衔接,一天恨不得掰成两天用。
“80后”代表高翔,是复旦大学博士(视频中男士)。
他今年有着双重任务,一个是作为《巴黎协定》透明度议题的联合主持人,另一个是“77国集团加中国”在周期性审评议题上的集团协调员。
今年是高翔连续第11年参加气候谈判。
“每天能睡三个小时就不错了,但是第二天还是缓不过来,因为从头到尾都在开会,没有时间让你缓过来,不敢开小差。”
高翔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他早上一般有三个闹钟,6点一刻响一次,是提醒自己别睡过,6点45响一次,是提醒自己下楼吃饭,7点半响一次,是提醒自己出发去会场。
去年的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因所住的地方离会场很远,为了能够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谈判人员经常会选择直接住在会场里。
“谈判会很晚很晚,就真的睡在会场,代表团很贴心地准备了睡袋。”高翔说。
在耶鲁大学拿了环境管理硕士学位的王田(视频中女士),从2012年开始加入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
回忆起去年卡托维茨大会,她告诉了国是直通车一个故事:因公约秘书处希望可以经常与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进行交流,所以特意为他准备一间离会场特别近的房间,但解振华自己并没有住,而是把房卡留在了中国代表团办公室,谁走得晚,谁就拿房卡去住。
“解主任最让我感动的,不止是把房间留给我们,还跟我们一起坐班车去会场,这样大家就尝试了在班车上开晨会,拿着导游用的大喇叭跟大家沟通情况。”王田说,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让大家多睡会儿。
跟时间的赛跑,绝不仅于此。
每次气候大会的谈判,王田最苦恼的事情是“不敢喝水”。“因为不能上厕所,一谈谈三个小时,走也不敢走。”
吃饭这事儿,经常是个"事儿"。
王田说:“有一天早上我们9点开始开会,开到下午2点,有其他国家的谈判代表说不行了,太饿了,然后主持人给了15分钟时间去吃饭,我就赶紧去找三明治和苹果,然后回来接着谈。”
2014年利马气候大会上,跟时间的战斗则让高翔“哭着”谈判。
“开夜会到晚上,晚到什么时候呢,就是我的隐形眼镜已经干得受不了了。开始不由自主地流眼泪,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就闭着眼睛,边流眼泪边说。”
谈判贯穿全年
没参加气候谈判前,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处长陈志华眼镜的度数才100度左右,当了12年的气候谈判老兵,度数变成了400多度。
“熬夜、看材料,用眼过度视力就变差了。”
他告诉国是直通车,气候谈判不是仅仅发生在每年两个星期时间的气候大会上,更多的工作是在大会之外,进行运筹和谋划的,而且这样的磋商极为频繁。
基本上在2011年以后,他所在的处室每年涉及气候谈判的内容有30趟左右的出访任务,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
“气候大会之外,不是在准备去谈判筹备出访的各种手续各种材料,就是在回来做总结和汇报。”陈志华说,经常往外跑,陪家人的时间很少。
为了去年卡托维兹气候大会能取得成果,高翔的邮箱在大会召开前的10月份发生过“刷屏”事件。
“那个时候真的不可想象,因为我们要出案文,我跟美国的主持人和秘书处要沟通,邮箱20分钟就刷新了满满一屏。”
王田说:“其实我们的谈判生活是贯彻了全年的,最后能在气候大会上达成一些成果都是在事前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我以他们为骄傲!"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增强,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领导力和贡献亦在加大。
“整个中国代表团在逐步成长,特别是我们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担任议题的协调员,在整个谈判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大,一方面是中国整个影响力提升的结果,这也跟他们自己的专业素养分不开。”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对国是直通车表示,以中国谈判代表的年龄来说,他们的业务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今年气候大会,李高让谈判代表们“放手去做两件事情”:一是学习怎么发挥对谈判进程和议题设置的引导作用;另一个是在透明度问题上打一仗。
效果怎么样?
高翔透露,出于维护议题进展的平衡,为了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的问题,如长期资金适应的问题、评审的问题,中国在大会全会上对发达国家拦住而无法推动的议题提出了抗议和反对意见,“我们在那个时候没有妥协。”
“我觉得还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李高说,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表示祝贺。"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个团队很好地发挥了敢于斗争的精神,而且是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高翔给国是直通车展示了他获得的一个意外的表彰: 巴勒斯坦外长签发的一封感谢信。
巴勒斯坦是今年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的主席,"我作为集团在周期性审评议题上的协调员,对团结发展中国家共同战斗发挥了作用,巴勒斯坦外长签发了一个写着我名字的感谢信"。
“应该说在今年的谈判当中,中国代表团团队也在会场会外都引起了各方的高度的评价。”孙劲表示,中国在展现大国地位,展现大国的积极形象,同时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和重要的谈判当中,敢于并且善于发挥引导和领导的作用。
在某些议程上,中国也给了一些发达国家非常好的警示。就是说,中国在维护发展中国家核心关切、核心利益问题上是坚定不移的,而且中国有决心也有能力实现自身的目标。
“我非常想对这个团队说,我以他们为骄傲!”李高说。
夏宾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乐彩彩票地图 |